聚焦全国两会:着力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创新引领发展,激发社会活力。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对河南来说,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夯实发展战略支撑,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记者在两会现场采访了三位代表委员,来听听他们给出的答案。
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张震宇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河南要打好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等“四张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都充分表明国家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要让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全省科技战线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深入打好创新驱动发展这张牌,取得了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突破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
未来发展中,河南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完善创新体系,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要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自创区体制机制改革,抓好辐射区建设,构建“3+N”空间发展格局。培育壮大“四个一批”,即突出发展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创新驱动提质增效。
二是着力推进科技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今年,我省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深化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引导社会资本有计划、持续性地加大研发投入。要积极扩大科技开放,着力促进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地方与国家三个融合。
三是着力支撑攻坚发展,促进科技惠民。围绕脱贫攻坚,实施科技扶贫攻坚行动,确保实现科技项目支持全省贫困县全覆盖和重点计划项目支持深度贫困县全覆盖。围绕环境治理攻坚,实施一批大气、水污染防治项目,力争突破一批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同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打造河南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
高质量推进自创区建设
王登喜 全国人大代表、新乡市市长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打好“四张牌”的殷切嘱托,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以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对提升河南创新能力进行谋篇布局。新乡作为自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自创区建设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作为实现方式转变、结构转型、动能转换的主载体,作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主抓手,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路径,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创区建设,理念为先、规划先行。新乡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着手优化空间布局、谋划产业集聚,着重推进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4个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中国电波科技城与新松机器人产业园等4个辐射园区建设,推进绿色纤维等10个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以创新平台、加速器、孵化器和专业园区的“组合”模式统筹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尤其感受到创新平台对提升创新能力、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新乡正探索“三管齐下”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打好“优势”牌,利用种子资源和生物育种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利用电池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打好“开放”牌,目前我们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为集团、中国纺织科学院等都有合作项目,联合建设研究所或“研发中心+产业园”。打好“协同”牌,组建协同创新联盟,针对产业薄弱环节进行重大技术攻关。
新乡还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在更好吸引汇聚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融合发展上进行探索。希望国家对新乡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给予更多支持,将自创区新乡片区早日打造成为创新高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秦英林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新的有30多处,尤其是提到“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这让我感到很振奋。
很多人好奇,养猪是个传统行业,有什么创新可言。对于牧原来说,我们一直把创新当作关乎企业生死的关键举措。我们成立的研发部门有100多个,遍布国内外,在猪舍设计、猪病研究、粪便处理等方面都有专门的科研团队,让一大批研发成果运用到了养猪行业。
我们通过研发,实现了猪粪便的综合利用,实现了零排放、资源化利用的目标,通过了严格的环保验收;我们创新猪舍设计,在东北零下3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不用煤、电、气加热,猪舍内温度保持在20多摄氏度,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我们研发的猪舍空气过滤系统,通过过滤分解大分子物质,降低空气中PM2.5、PM10浓度,把臭气控制在几米范围内。
搞创新,离不开人才。去年我们招聘了6000名大学生,大学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到三分之一,但仍然不够用。一个猪舍研发的团队就有上百人,养殖场早已经更新到12代猪舍,而且更新得越来越快。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胸怀吸引全球人才,另一方面也着重培养自身的核心团队,在技术、管理上蓄积人才优势。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企业的边界并不是很清楚。我们对行业外颠覆性的创新保持高度关注,建立专门的信息化、智能化研发团队,展开“养猪业+”的研究,确保在行业内建立自信。
创业20多年,我始终认为养猪这个行业很复杂、具有挑战性,从未敢懈怠。下一步,我们将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进行研发,通过一项项技术创新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养殖技术,实现养殖业的全面升级。(记者 方舟 尚杰 图/记者 董亮 杜小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