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旅游”南召县打好生态扶贫两张牌
4月20日,在绿树掩映的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村民高团然把几棵树苗装上车,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便就着起树的土坑补起苗来。“春争日、夏争时,现在补种树苗,过几年又能换钱。”他一边填土一边说。养着两个老人和4个孩子,高团然家曾是村里的“老大难”。去年靠着种玉兰,他家赚了7万多元,不仅一举脱贫,还买了辆二手小皮卡。
老高的喜悦在省电力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雷军伟看来,却是甜蜜的烦恼。南召是全国有名的“玉兰之乡”,娘娘庙村的玉兰更是其中翘楚,尽管村里90%的群众都种起了玉兰,但要依着去年的紧俏行情,今年的产量只能勉强应付客商,后年恐怕就要“断顿”了。“截至4月初,我们成交了500万元的树苗,现在大宗的单子已经不敢接了。”雷军伟告诉记者,这两天村两委正在商量,准备在玉兰地里套种猕猴桃、羊肚菌,让村民的增收之路更宽广。
通过发展1300亩优质玉兰树、走生态经济之路,娘娘庙村两年间翻了身,从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变成闻名遐迩的“富美”村。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娘娘庙村正是南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南召县扬长避短,东部兴林,西部“靠山游山”,把生态发展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日渐从“穷山恶水”的传统印象里走出来,迈向“既丽且康”。
东部丘陵,以林业做支撑。在打造33万亩玉兰,撑起林业半壁江山的同时,南召县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渐入佳境。南河店镇郭营村700亩元宝枫长势喜人,套种黄精3万多棵,直接带动21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城郊乡贾沟村,千亩艾草基地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安置贫困户100余人就业。南召县政协主席张智广介绍,两年间,围绕苗木花卉、柞蚕、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全县实施到户增收项目4250个,建成生态经济专业村158个,扶持贫困户3800余户。
西部山区,靠旅游唱大戏。依托宝天曼景区,乔端镇玉藏村引导村民建设农家乐宾馆22个,日接待能力达到3000多人次,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香饽饽”。截至目前,该县已发展旅游专业村26个,培育星级农家乐400多家,带动30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人均增收5500元以上。
打好生态扶贫的两张牌,曾经在脱贫攻坚战中落后的南召对未来充满信心。“出路在山,希望在林。”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表示,南召要坚定不移走生态扶贫之路,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的金山银山。(本报记者 归欣 本报通讯员 廖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