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简政放权办理营业执照从50天缩短到3天
企业注册登记一般涉及22种证照,过去需要申请材料一百多页,仅身份证就提交十余次,全流程办理至少50个工作日。而在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只需15页材料,最短3个工作日即可办结。这得益于当地一项重要的商事制度改革——“22证合一”。
“减证”带动“简政”
“三年前申请营业执照,前后耗了三个月,最近迁到自贸区,证照全部变更完才用了7天。”谈及两次办理证照的经历,河南新洪聚箱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洪涛十分感慨。
新洪聚是一家致力于软包研发制造的出口企业,2013年底谋划从浙江迁往河南。当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次年3月下旬才拿到营业执照。商务、发改委、住建等十多个部门挨家审批,有些还互为前置,郑洪涛感觉腿都跑细了。
今年4月1日,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挂牌成立,新洪聚总部迁至自贸区,一周内就变更完了所有证照。郑洪涛说:“不比不知道,现在的速度真是让人吓一跳。”
在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清一色一排“综合窗口”,跟以往分门别类的窗口大不相同,外观和标识都很简洁。每个窗口都可以受理市场准入、注册登记、投资建设等审批服务事项。
记者体验了一遍操作流程。在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22证合一”申请材料,窗口受理后会打印一份带有二维码的回执,可随时扫描查询进度。各部门通过网上审批平台,领取各自事项,并同步上传审批信息,一般事项全流程办理仅需3个工作日。
“以‘减证’带动‘简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商事主体的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文兴表示,开封不沿边不靠海,经济外向度低,要靠制度创新来增强自贸区“磁吸”效应。
截至目前,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新增企业756家,注册资本310亿元,挂牌以来已发出“22证合一”营业执照52份。
高效审批削减企业成本
“22证合一”是彻底为企业松绑、做到应放尽放的商事制度改革。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注册登记时可能涉及22种证照,由于核发业务分散在工商、质监、国税等10多个部门,办理过程十分繁琐。开封市2017年初探索“22证合一”,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还搭建了智慧政务平台,对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实现受理、审核及业务状态数据在各系统间无缝隙流转。
一组数据可直观反映出变化:改革前,22项手续串联审批需要申请材料110页,身份证提交10余次,跑遍不同部门的11个对外受理窗口,50个以上工作日才能办结;改革后,申请材料精简至15页,身份证提交1次即可,1个综合窗口解决问题,时限缩至3个工作日。
“一改多年来行政审批领域证照繁多、手续复杂、流程繁冗的弊端,企业能节省大量时间、人力投入和各种费用开支。”肖文兴介绍,“22证合一”使企业成本大幅降低,有些还因效率高抢出了发展先机。
非凡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第一批拿到“22证合一”新营业执照的企业之一。经理贾雷手中有个项目,一家高校愿意合作搞研发,但按以往的审批效率,很可能与其他项目落地时间产生冲突。结果,他一周内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高校得以派出最精干的人手。
“时间错开了,高校有充足的人手,你想我们受益多大!”贾雷感到庆幸,在原有的500万元基础上又追加了注册资金。
深化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22证合一”等放宽准入门槛的举措,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还在持续加大“放管服”制度创新力度。例如设立大数据政策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经济政策解读、咨询检索和落地指导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过去做大器物多,以政府礼品、企业礼品为主,市场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自贸区引导我做接地气的小件,市场反响不错。”开封宋煌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季说,迷茫时自贸区引导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朱季从事文化产业20多年,主攻融入开封菊花文化元素的陶瓷产品——菊花瓷。以前以大件礼品为主,近几年销路越来越差,他有点摸不准方向。
入驻自贸区后,开封片区管委会提供了技术支撑、政策指导和产品研发等全方位服务,建议他在保持传统器物的同时,多做汽车挂件、茶宠等市场容纳量更大的小件,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发新产品,增加企业外向度。
“建立‘放管服’深化改革体系,关键是服务要深层次,绝不只是一杯咖啡一个笑脸。”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李红权介绍,要从服务模式、服务载体多方面创新,提升服务格局,真正实现手续最简、服务最优、社会综合效益最高。
“减证”带动“简政”
“三年前申请营业执照,前后耗了三个月,最近迁到自贸区,证照全部变更完才用了7天。”谈及两次办理证照的经历,河南新洪聚箱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洪涛十分感慨。
新洪聚是一家致力于软包研发制造的出口企业,2013年底谋划从浙江迁往河南。当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次年3月下旬才拿到营业执照。商务、发改委、住建等十多个部门挨家审批,有些还互为前置,郑洪涛感觉腿都跑细了。
今年4月1日,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挂牌成立,新洪聚总部迁至自贸区,一周内就变更完了所有证照。郑洪涛说:“不比不知道,现在的速度真是让人吓一跳。”
在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综合服务中心,清一色一排“综合窗口”,跟以往分门别类的窗口大不相同,外观和标识都很简洁。每个窗口都可以受理市场准入、注册登记、投资建设等审批服务事项。
记者体验了一遍操作流程。在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22证合一”申请材料,窗口受理后会打印一份带有二维码的回执,可随时扫描查询进度。各部门通过网上审批平台,领取各自事项,并同步上传审批信息,一般事项全流程办理仅需3个工作日。
“以‘减证’带动‘简政’,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提高了商事主体的市场准入便利化程度,释放出巨大的政策红利。”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文兴表示,开封不沿边不靠海,经济外向度低,要靠制度创新来增强自贸区“磁吸”效应。
截至目前,总面积20平方公里的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新增企业756家,注册资本310亿元,挂牌以来已发出“22证合一”营业执照52份。
高效审批削减企业成本
“22证合一”是彻底为企业松绑、做到应放尽放的商事制度改革。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注册登记时可能涉及22种证照,由于核发业务分散在工商、质监、国税等10多个部门,办理过程十分繁琐。开封市2017年初探索“22证合一”,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还搭建了智慧政务平台,对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实现受理、审核及业务状态数据在各系统间无缝隙流转。
一组数据可直观反映出变化:改革前,22项手续串联审批需要申请材料110页,身份证提交10余次,跑遍不同部门的11个对外受理窗口,50个以上工作日才能办结;改革后,申请材料精简至15页,身份证提交1次即可,1个综合窗口解决问题,时限缩至3个工作日。
“一改多年来行政审批领域证照繁多、手续复杂、流程繁冗的弊端,企业能节省大量时间、人力投入和各种费用开支。”肖文兴介绍,“22证合一”使企业成本大幅降低,有些还因效率高抢出了发展先机。
非凡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第一批拿到“22证合一”新营业执照的企业之一。经理贾雷手中有个项目,一家高校愿意合作搞研发,但按以往的审批效率,很可能与其他项目落地时间产生冲突。结果,他一周内就拿到了营业执照,高校得以派出最精干的人手。
“时间错开了,高校有充足的人手,你想我们受益多大!”贾雷感到庆幸,在原有的500万元基础上又追加了注册资金。
深化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除了“22证合一”等放宽准入门槛的举措,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还在持续加大“放管服”制度创新力度。例如设立大数据政策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经济政策解读、咨询检索和落地指导等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
“过去做大器物多,以政府礼品、企业礼品为主,市场压力越来越大。现在自贸区引导我做接地气的小件,市场反响不错。”开封宋煌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季说,迷茫时自贸区引导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朱季从事文化产业20多年,主攻融入开封菊花文化元素的陶瓷产品——菊花瓷。以前以大件礼品为主,近几年销路越来越差,他有点摸不准方向。
入驻自贸区后,开封片区管委会提供了技术支撑、政策指导和产品研发等全方位服务,建议他在保持传统器物的同时,多做汽车挂件、茶宠等市场容纳量更大的小件,并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开发新产品,增加企业外向度。
“建立‘放管服’深化改革体系,关键是服务要深层次,绝不只是一杯咖啡一个笑脸。”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李红权介绍,要从服务模式、服务载体多方面创新,提升服务格局,真正实现手续最简、服务最优、社会综合效益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