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河南自贸区工商财税服务网河南自贸区新闻民生暖政敲开“幸福之门”——聚焦许昌高质量发展之七

民生暖政敲开“幸福之门”——聚焦许昌高质量发展之七

发布时间:2018-8-2 4:11:54内容来源:互联网浏览量:

QQ图片20180801070051.png

  7月30日,在许昌市清泥河沿岸免费开放的乒乓球场内,市民正在健身。(记者 聂冬晗 摄)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更强烈的向往、更高的要求”。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必须奋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转变,让全省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许昌市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用一项项惠民暖政,托举起全市人民“稳稳的幸福”。

  1、扩大就业让百姓家门口“挣钱”

  7月14日,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院内,400名新入职大学生正参加入职前的拓展训练。

  今年从许昌学院毕业的段俊芝就是其中一员。“我是毕业后通过参加市里举办的人才招聘会入职森源的,它是我心仪已久的企业!”段俊芝兴奋地说。

  许昌市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挣。

  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一个富有创业创富精神的城市,许昌市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热情。

  返乡农民工徐金歌创办永恒农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500多亩,经营食用菌栽培等现代农业。如今合作社发展得红红火火,还吸纳了3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徐金歌说:“家乡政策这么好,在家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当然选择回来了。”

  许昌市在110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就近就地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岗位登记和技能培训等“一条龙”服务。近年来,许昌市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近1.47万人,创办企业3180余家,带动就业7.9万余人。

  此外,70万亩花木苗圃不仅为鄢陵县绘出了一幅锦绣画卷,也正成为农民挣钱的“聚宝盆”。

  鄢陵县马坊镇袁坡村贫困户王桂花,在一家花木公司从事插花工作,每天能拿到50元工资。鄢陵县引导花木企业吸纳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已带动20多万名像王桂花这样的群众实现就业,花木主产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

  2、共建共享舍得在公共服务上“投钱”

  7月23日晚六点半,许都公园广场内的音乐准时响起,一边是上百人的广场舞大军,随着节奏扭动;一边是篮球场内,青春与汗水飞扬。大汗淋淋的赵卓霖说:“家门口、单位附近都有运动场地。经常打打篮球,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漫步许昌街头,像许都公园这样的健身娱乐场地越来越多。许昌市大力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从市区的任何一处居民小区出来,不出15分钟,市民都能找到健身休闲的免费场所。

  不仅如此,许昌市还一口气建起130多个社区便利店,打造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新建和改建1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规划建设了12座“智慧阅读空间”,形成了“15分钟智慧阅读圈”……多个“15分钟民生圈”,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圈”出了百姓的美好生活。

  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焦点,许昌市也坚持高起点谋划,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

  许昌投入100亿元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去年以来新增学位6.1万个;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中心城区建起172个托老站,打造“一碗汤距离”的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实行大病补充保险功能模式,实现困难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全市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许昌市财政累计投入民生领域806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70%以上,使得民生发展有温度,有质感。

  3、开窗见绿守住绿水蓝天的“本钱”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中央公园,在许昌,同样有一个声名远播、总面积为3300亩的城市中央公园。

  绿水盈盈,荷叶田田。茂林修竹间,亭台相连,小径蜿蜒。如今,许昌依托城市中轴线,大手笔规划建设中央公园。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几乎每天傍晚,63岁的许昌市民陈根旺都会到中央公园“暴走”健身。“空气闻着都是甜的。”陈根旺说。

  城市中心,寸土寸金,许昌市却建起了大型绿色公园。这正是许昌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许昌市治水造绿,绿色富市、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引入三江水,绘就北方水乡画卷。许昌市引来长江、黄河、淮河三江水,对市区河湖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修复,打造出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见缝插绿,建设城市绿色森林。许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郭忠磊介绍,许昌市依托市区河道建成82公里长的绿色长廊,在外围建成10万亩生态林海。“我们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62%,人均公园面积达到了12.34平方米。”

  许昌市“颜值”“气质”双提升,“蝴蝶效应”渐渐凸显。中央公园所在的城市中轴区,吸引阿里巴巴、浪潮集团等科技公司伸出“橄榄枝”,数据处理中心、呼叫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纷纷落户,为这个区域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活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许昌人对此感受深刻。最近出炉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显示,许昌市城市宜居度全省第一,居民获得感指数全省第一,居民幸福感指数全省第一,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全省第一。(记者 柯杨 卢松)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许昌”!

  微评

  民生幸福是最大的“人和”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多年来,许昌市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领域成绩同样斐然,城市宜居度全省第一,居民获得感指数全省第一,居民幸福感指数全省第一,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全省第一,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齐头并进。

  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许昌经济持续转型升级,改善民生有了丰厚的家底和实力,就近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搭建服务平台,更让经济发展和造福群众水乳交融。发展为了民生。许昌打造多个“15分钟民生圈”,居民享受便捷的购物、医疗、健身、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这是真正瞄准居民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务实之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系贯通、园林城市的创建,让许昌人美好生活的内涵更丰盈。

  最美的风景是“和谐”,最大的成就是“幸福”。许昌经济红红火火,环境优美宜人,其背后是共建共享的“人和”,是新时代许昌人在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自豪感、责任感激励下,意气风发,干群拧成一股绳,创造美好家园。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许昌”,启示各地党委政府,经济蛋糕做大了,就会有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民生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就更有后劲。要切实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团结带动人民群众建设多姿多彩的幸福家园。(丁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