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河南自贸区工商财税服务网河南自贸区新闻“宜居之城”觅真经——“出彩河南干中来”驻地记者交流采访系列报道⑦

“宜居之城”觅真经——“出彩河南干中来”驻地记者交流采访系列报道⑦

发布时间:2018-8-31 0:19:09内容来源:互联网浏览量:

QQ图片20180830071542.png

  在开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村民提供服务。(记者 郭戈 摄)

  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

  8月28日下午,徜徉在漯河市源汇区开源·大汉河上街景区内,一栋栋逼真的仿古建筑让人有了穿越之感。为确保景区今年年底前如期迎客,施工方正加紧对各类景观进行最后的打磨提升。

  在一马平川的漯河搞旅游,在自己村子里建景区,漯河人说,干河陈村的敢想敢干是出了名的。

  20年前,“种田无地、收入无源、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城中村现实,迫使广大干河陈村人想方设法改变命运——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以村办集体企业开源集团为主体,探索出了一条近郊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以拆迁改造为契机,总面积3平方公里、集吃住玩游购娱于一体的开源新城迅速崛起。

  30年间搬了3次家,住过茅草房、瓦房,又搬进高层洋房,63岁的村民叶秀枝见证了干河陈村的巨大变迁。“过去俺村就没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大伙都羡慕一路之隔的闫庄村,谁叫人家条件好呢!”

  如今,干河陈村反倒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76岁的村民王美枝每月可领2000多元的退休金,若生病住院,除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外,剩余的医疗费用村里还负责兜底。“俺一家8口人,个个有房住,年底有分红,你说这日子过得美不美?”她笑着感慨。

  干河陈村的嬗变,正是近年来漯河市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新城开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

  围绕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漯河市积极谋划实施了旧城区和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等“三大行动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996个,完成旧城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房屋征收60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260万平方米,城市环境实现较大改观,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市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73岁的退休干部鄂国发没想到,自己居住了40年的老旧小区也会迎来“第二春”。

  “俺这小区地势低洼,排水系统落后,过去一下雨就成‘河’,别提多糟心了!”令他有意见的不止于此,由于没有物业服务,房子漏水没人管、路灯不亮没人修,社区外表的破败带来的是邻里间人心的涣散,这些让鄂国发焦心不已。

  2015年,该小区所属的老街街道办事处正式启动了大规模的改造工程,办事处斥资200余万元改造背街小巷95条、整治空中管线380余处、硬化路面逾1万平方米。

  如今,鄂国发居住的小区道路平整了、照明恢复了、管道疏通了,物业管理公司也进驻了。他欣慰地告诉记者:“环境改善的同时,人心也在凝聚。老街坊们自发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和太极扇舞蹈队,我现在从早忙到晚,时间根本不够用!”

  人人都说漯河是“宜居之城”,记者亦在找寻其宜居的原因。“人是城市的核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赢得民心。”在采访中,老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佟幸伟一语中的。(驻鹤壁记者 郭戈 驻漯河记者 郭海方)

  记者手记

  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沙澧河畔,碧波荡漾、美不胜收,每天有近10万人在沿河的开放式游园中健身休闲。记者虽初次到访漯河,但在短短两天行程中,对“宜居”二字也有了新的体悟。

  然而就在10多年前,沿河两岸曾是整座城市脏乱差的重灾区,违建横生、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交通和防汛。

  “宜居”二字从何而来?对于漯河人民而言,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开发建设沙澧河,是漯河建市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民生工程。它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巧干加实干,也改变了城市的品位,重塑了城市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