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筑梦人”队伍
9月8日,郑州市经开区举行表彰大会,庆祝教师节的到来。(郑然 摄)
9月7日,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张玉滚扎根深山17年,奉献山区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9月8日,在“河南最美教师”李芳母校——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文理楼前,“桃李芳华园”落成暨英雄校友李芳塑像揭幕仪式庄严举行。千余师生共同见证英雄塑像揭幕,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向李芳老师学习。
兴豫必须兴教,强教必须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我省更多教师正以张玉滚和李芳为榜样,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中原大地上,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筑梦人”队伍正在形成。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品行模范
著名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一年有200多天吃住在农村。遇到刮风下雨,别人都往家里跑,他却往田里跑,始终不忘“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初心。
坚守山村17载的张玉滚爱生如子,拿起勺子能做饭、拿起针线能缝纫、课桌椅坏了他来修、校舍破了他来补,甘做大山深处的播火人。
榜样频出,和我省以师德教育为基础,着力构建教师师德建设的新体系分不开。2013年以来,我省将师德教育作为必修内容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颁布《河南教师誓词》,建立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建立河南省师德教育专家库;把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教师信用体系和师德档案制度;2015年开始,每年开展“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让教师在岗位上不断成长
“2005年我从开封调入郑州外国语中学,那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全然无知。非常感谢教师培育工程,让我从一名只想把课教好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中原教学名师。”9月7日,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郑美玲老师说。
我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启动“省培”、引导“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从幼教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区的大培训格局,构建起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2013年来,我省累计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82亿元,培训教师近90万人次;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启动实施了中原名师培育引导工程,致力于构建以中原名师为引领、从新入职教师到教育教学专家、从校级骨干到省级骨干、从县级名师到省级名师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师梯队建设体系。
上世纪90年代,我省就启动实施了“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累计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3300名;此外还开展了本科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和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00年,针对我省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尤其是“大师级”人才匮乏的情况,启动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吸引和培养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
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我省义务教育学校有2.59万所,其中80%分布在农村。“输血”“造血”多措并举,我省大力提升乡村教师整体水平。
2013年以来,我省同步实施国家和地方“特岗计划”,中央财政、省财政分别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4.4亿元和11.8亿元,全省共招聘3.5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2016年,我省启动实施省级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重点面向农村学校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小学全科教师,此外还实施了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为了营造乡村教师安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我省强化待遇保障。比如,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补助7亿多元,惠及12万名教师;启动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19亿元,建设周转宿舍3万套;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对外语成绩、发表论文不作刚性要求,对男满55岁、女满50岁并在农村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直接评聘为中教一级。(本报记者 史晓琪 胡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