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河南自贸区工商财税服务网河南自贸区新闻六次全会精神在基层:裴寨村的电商故事

六次全会精神在基层:裴寨村的电商故事

发布时间:2018-9-26 3:51:35内容来源:互联网浏览量:

  “嘀,扫码成功。”9月20日上午,回新乡探亲的宗先生路过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跨境电商体验店,用支付宝购买了两盒烘焙水果燕麦片。

  裴寨村的这个跨境电商体验店,就是把村民家的山货卖出去、把国外的“尖货”买进来,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平台。

  裴寨村是个老典型,老典型在新时代又有了新故事。太行山下的这个小山村,在互联网经济的浪潮中,演绎着同创业、共致富,做出彩河南村的故事。

  带着有“身份”的特产“触网”

  裴寨村跨境电商体验店里,既有传统产品小米、玉米,又有升级产品黑芝麻核桃桑葚粉、二十八谷散等代餐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裴寨村”品牌。

  “试水跨境电商,源于帮村民们卖土特产。”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介绍。

  原先的裴寨村,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曾是豫北地区一个鲜为人知的省级贫困村。2005年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裴春亮回村后,打井修渠、植树修路,村子发生巨变。但是,由于地理位置不佳,销售渠道不畅,村民们种植的红薯、小米、柿子等很多农产品烂在了家里。

  怎样才能让村里的山货卖得快、卖得好?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指引下,裴寨村电商实现了新发展,裴春亮决心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打通渠道、打破局限,改变一个村、一个镇的现状。

  2016年年底,裴寨村举办“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并推出第一款电商产品——裴寨村原生态传统纯手工红薯粉条。裴寨村就用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红薯粉条当“敲门砖”搭上了跨境电商的“高速列车”。

  “我们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相继开了数家店铺。”裴寨村跨境电商体验店工作人员郭文超介绍,截至目前,仅红薯粉条的订单就有50多万公斤,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触网”的积极性更高了。

  面对“裴寨村”农产品的网上热销,裴春亮并不满足。“我们要做特色产品、创新产品、过硬精品。”裴春亮说,利用网络销售只是第一步,还要继续生产优质农副产品,建设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集配中心,引领带动更多的太行山区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

  领着有“想法”的村民打拼

  “今年我承包了100亩地。那边30亩玉米已经全部收完晾晒,这边70亩红薯再有二十来天也能收了。”村民裴龙斌站在田埂上说,把地里种的红薯、玉米等农产品,加工成农副产品,收入能翻倍;通过电商平台、物流渠道批量发货,收入又能增加不少。

  裴龙斌以红薯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产2000多公斤红薯,能做270公斤红薯粉条。“做成红薯粉条后,除去开支,一亩地少说也能挣3000多元。”裴龙斌介绍,他只负责种植、加工环节,包装、销售等则由村里的年轻人通过电商平台或电子商务公司来负责。

  带着“裴寨村”农产品在跨境电商领域“开疆辟土”的人,是村里新生代农民,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大部分是从外面学成归来回报乡村的。“我们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负责农产品的售前、售后等各项工作。”辉县市创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裴寨村的农产品加工链条越拉越长,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清晰。

  在确保“裴寨村”农产品“优质、绿色、放心”的基础上,村民们还把裴寨村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融入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中,以品质引领消费、以品牌塑造价值、以创新赢得市场。

  如今,裴寨村的电商销售平台不断拓展和完善,水杯、书签、手机壳等旅游文创产品陆续推出。跨境电商这种新动能、新业态,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中来。

  “我们要鼓励村民进行多元化经营,让他们享受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实惠。”裴春亮说,经济发展高质量需要村民们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大家争做出彩河南人,让裴寨村在河南出彩,在中国出彩,在世界出彩。(记者 石可欣 刘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