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观察省委学习调研组工作作风——“望闻问切”察省情
学习调研其实就是一个深入实际、探索真知、解惑释疑的过程。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到基层去,多向老师问,才能接上地气、求到良策。
近日,记者跟随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调研组,深入我省各地,开展“全景式”学习调研活动。调研组充分发扬“深入唯实”的寻乌调查精神,全面运用“望闻问切”的调查方法,察实情、听实话、出实招、求实效。
“望”,就是细于观察看实情。在学习调研中,调研组坚持一看资料、二看实情。“把资料吃透,再实地查看,就会有的放矢、看出门道。”省委办公厅第一学习调研组组长一直这样要求组员。望,不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调研组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看“特色”、看“变化”、看“亮点”,同时,也经常轻车简从、不打招呼、说看就看,如第七学习调研组,每到一地,总要暗访几个部门。“这样能更好地看到实情、看出问题。”第七学习调研组组长如是说。善用一双“火眼金睛”去“察言观色”,看得真、望得切,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找准症结所在,开出治理“良方”。
“闻”,就是善于辨听晓民意。在学习调研中,调研组坚持一听汇报、二听民声。听汇报,了解当地整体情况;听民声,到基层听呼声、听牢骚、听建议。耳听八方、听声辨气,听的同时还录音、拍照和记录,便于后期辨别真伪。录音笔、照相机、笔记本是学习调研组的必备“三宝”。整理录音、记调研日记,这是第十学习调研组成员每晚必做的功课。“当地领导说在服装扶贫车间的工人每月可拿超过2500元工资,而女工说只能拿1500元左右,原因是女工每天要接送孩子上学、照顾一家老小,不能全勤上班。”这是调研组日记中记录的息县项店镇张庄村的一件事,可见调研组听到了群众的真话,了解了群众的实情。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兼听各种意见,深入了解所面临问题的本质,找出其规律,谋而后断。”学习调研组坚持深入群众,广开言路,倾听民声,努力为做好调研报告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就是勤于询问求良策。学习调研其实就是一个深入实际、探索真知、解惑释疑的过程。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多到基层去,多向老师问,才能接上地气、求到良策。学习调研组深谙此理,问字当头,通过召开座谈会、专题访问、问卷调查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去问。座谈会不要求领导陪,不让念稿子,简要说特色和亮点,重点谈问题和建议,问完即可离开……这些都是调研组坚持求真务实的做法。为什么宇通集团不进军轿车领域、为什么不走出去、如何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调研组不懂就问,不明就问,问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办法,开拓了工作思路,创新了工作举措,破解了工作难题。
“切”,就是精于把脉切要害。看清了,听明了,问懂了,关键还要落到决策上,也就是调研报告。学习调研的最终目的是为省委做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当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合理化建议。“调研不比上报材料多,要比发现的典型多、亮点多;调研报告不比字数多,而比是否有效有用。”这是省委领导对学习调研活动的要求。这就需要调研组在写作调研报告时要“切”中要害、“切”出水平。对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的报告将采取1+N形式,被调研的两个省辖市各写一个总报告,再根据当地实际写若干小报告。”省委第五学习调研组表示,要坚持客观公正和一分为二的原则,结合实情、民意、民智,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求质不求量,让调研报告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本、成事之基。省委学习调研组把理论学习与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望闻问切”四个关键点,确保调研报告与民心民意同频共振。(记者 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