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河南自贸区工商财税服务网河南自贸区新闻热点关注:十月,来二里头抚摸“最早的中国”

热点关注:十月,来二里头抚摸“最早的中国”

发布时间:2019-3-20 19:09:28内容来源:互联网浏览量:

p72_b.jpg

绿松石龙形器

p69_b.jpg

嵌绿松石铜牌饰

p65_b.jpg

陶豆

p67_b.jpg

铜铃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新华社发

7448_%Y8AM7V3@ZN1(XXP$Q.png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效果图本报资料图片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它是一番怎样的模样?自1959年二里头遗址开始发掘以来,经过几代考古人接力发掘、不断破译,答案越来越清晰。

  两年前,二里头遗址迎来“大事件”——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兴建,向公众展示中国最早王朝都邑的风貌,由此,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众人的目光。同时,今年恰逢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60年,按照规划,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将于今年10月建成开放,公众可以在这里触摸“最早的中国”。博物馆建得咋样了?有哪些看点?3月17日,记者走进博物馆建设工地探寻究竟。

  当天上午,驱车出偃师城区,沿着古城快速路往西走大约10分钟路程,就到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工地。记者走进现场看到,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外观墙体底部的夯土墙设计古朴大气,尽显华夏王朝气象;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作业,金属碰撞声、机器轰鸣声、工人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现在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到6月份内外装修全部完成,紧接着将进入文物布展环节。”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项目工程组组长杨志伟说,目前各项工作正加紧推进,大家都在起早贪黑地干,确保博物馆如期建成投用。

  杨志伟领着记者一边往里走一边介绍:“因为二里头遗址宫城区建筑基础均为夯土做法,且二里头文化时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所以现在所看到的外观墙体以及部分内部装修底部是夯土墙,上半部分则采用紫铜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凸显二里头文化元素。”

  这里所说的夯土墙“非同寻常”,这是一种新技术、新材料,夯土中除了土、砂、石外,还加入了纤维麻刀等特殊材料研制而成。“夯土墙经过全手工打夯、手工修整以及彻底风干后,再涂上一层保护漆,它的硬度、抗压度不亚于钢筋水泥。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夯土单体建筑,端庄大气有内涵。这是河南的骄傲,也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杨志伟自豪地说。

  据了解,博物馆规划设计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立教授团队负责,他们将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运用到建筑布局的设计中,包含了“钥匙”“盘龙”“铜爵”“玉璋”等二里头文化元素。博物馆从整体外观上看像是一条盘旋而上的龙,而从空中俯瞰则像是一把开启中华文明的钥匙,博物馆顶层的中央大厅设计则为“青铜爵”造型。

  从结构上看,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四部分。地上一层公共区域东侧设置有可容纳400余人的影视厅,观众可以在这里观看二里头遗址专题片,了解最早中国的历史进程;地上二层文物展厅旁边设置有文物修复展厅,观众可近距离观看文物修复过程,感受“复活”的历史……登上博物馆顶楼北望,一期规划占地613亩的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也在同步建设,二里头遗址区与博物馆之间的古代洛河部分河道景观复原工程也正在进行。

  一直以来,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都是社会焦点,众多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浮出水面: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制作绿松石器的作坊、最早的双轮车的车辙……由此,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应运而生。该馆是“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占地面积246亩,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元,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据该项目陈展组组长曹岳森介绍,博物馆建成后,展(藏)品主要来自二里头遗址近6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以及夏商周断代、中华文明探源两大学术研究工程成果、过程性文字、图像资料等。而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的绿松石龙形器以及嵌绿松石铜牌饰、青铜爵等重要出土文物将作为镇馆之宝进行展出。

  曹岳森说,目前,陈展内容大纲已获专家评审通过,主要分为三个主题:第一王朝、赫赫夏都、断代探源,阐释早期中国的形成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记者 温小娟)